普通人只需学透这几本中医书,就足以成良医
发布日期:2025-07-06 01:01 点击次数:153
图片
文/杏林扫地生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
中医学习路径
图片
自学中医所用教材和学习顺序: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医宗金鉴》—《灵枢经》
说明:前4本选择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第九版蓝皮书。《医宗金鉴》选择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三本棕皮书。《灵枢经》选择梅花版。
为什么选择以上书籍作为自学中医的教材?
现在网络上很多人呼吁要从四大经典开始,还说先把四大经典学透了,学其他的就是易如反掌,这么讲虽然没有错误,但是这么学并不适用于绝大多数小白,只适用于极少数悟性极高之人,大家不要觉得那个人就是自己,不要自命不凡。
其实绝大多数自学者只是普通人,普通人就走寻常路,不要老想走捷径。还有网络上有很多自学中医的视频,让人看起来觉得学习中医很轻松,如果有这种感觉,那么你肯定掉入了陷阱,真正学习中医必然是痛苦的,是枯燥的,那种讲得十分有趣的视频,只不过是科普的需要,而不是以培养中医为目的。
我这套学习中医的教材,最重要的是《医宗金鉴》,这本书是清朝皇帝下旨太医院编撰的中医标准教材,里面囊括了清代以前的几乎所有的经典,包括内难、伤寒金匮、后世各家学说。其实只要学会《医宗金鉴》这一本书,就能成为一方大医,建国以来很多中医大家都是自学《医宗金鉴》而后成才。
那为什么前面还要学几本大学的教材呢?直接学医宗金鉴不好吗?
很多人一说到大学教材,就认为不行,其实说这话的那些人根本没有深入学习过教材,只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大学的教材是根据当代学生普遍缺乏传统文化底蕴的背景而制定的最浅显合适的读物,当然缺乏传统文化底蕴的不仅仅是大学生,国内绝大多数人都是如此,因为从小接受的是西方教育。所以大学教材更适合当下的人群,先学会这几本基础,才能由浅入深,进一步学习更深奥的《医宗金鉴》,毕竟《医宗金鉴》是古代的书籍。
如果你有一定中医基础,理解中医的概念没问题,常见的中药方剂也比较熟悉,那就可以跳过前面的4本,直接进入《医宗金鉴》的学习。学习《医宗金鉴》等于进入了临床内容了。
《医宗金鉴》里面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四大经典、后世学说,全部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出来的经典知识,非常有必要全面掌握,但是会非常困难,就说里面的伤寒、金匮原文就是很多人一辈子都不能掌握的,但是好在《医宗金鉴》很多是以歌诀的形式给后学者总结好的,只需要把歌诀背得滚瓜烂熟,临证之时自有得心应手之妙。因为《医宗金鉴》体系完善,就算是傻瓜式的背诵,也能背出一个深明医理的中医。
最后一本是《灵枢经》,是为了给水平比较高的学员准备的,《灵枢经》不仅仅是讲针灸,更讲中医学基本理论,学习《灵枢经》是对古中医理论原汁原味的探索,若能学透《灵枢经》,那绝非等闲之辈。
这套教材里面缺少了《温病学》,如今各种流行病肆虐,温病作为伤寒的进一步发展,有一些独到的理论,是学习《伤寒论》的必要补充,是必须要学习的。我打算把《温病学》的位置放到《医宗金鉴》当中的伤寒金匮之后,伤寒温病本为一体。
最后要说明的是,学习中医切忌浮躁,一定要静下心来,默默坚持,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只看到山顶的风景,更要注意上山的路要走稳,否则永远到达不了山顶。
另外,对于初学者而言,书不再多而在精,多了迷茫,千万不要贪多,记住少则得,多则惑。对于基础牢固的学员,要适当多读,博采众长,最后再由博返约。
还有学习中医,不要先入为主,不要被某一派某一家之言所蒙蔽,不要给自己设限,像那种还没开始学就标榜自己是伤寒派、经方派、火神派,然后对其他学说嗤之以鼻,这也不学那也不学,是自缚手脚,极不利于学习,千万不要做一个偏激的中医学者。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上一篇:尿素主力合约收跌2.86%
- 下一篇:没有了